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综合消息>

庄惟敏院士:前策划后评估体系下的绿色建筑新探索

发布日期:2021-08-05 16:26 | 来源:未知 | 作者:学会编辑 | 点击:
分享到:

庄惟敏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,率先在我国提出建筑策划与后评估理论方法体系,研发了前策划后评估操作流程、原理方法和决策平台,编写了我国高校和注册建筑师首部建筑策划教材,组建了我国最早的建筑策划与后评估研究团队,主持完成了百余项重大工程设计项目。曾获梁思成建筑奖,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银奖,作品多次在国际获奖并获教育部、fun88体育网页登录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。出版专著12部,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。

 

 

 

谈到绿色低碳发展,首先可以回顾一下历史。最初,建筑领域提出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应对复杂的建筑空间及环境;上世纪80年代初,李道增院士倡导的“新制宜主义——因地制宜”理论在建筑界明确提出了“绿色生态”的概念;1987年,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“可持续发展”的理念,并大范围推广。2020年,我国的城镇化率高达63.89%,城镇化进程处在高速发展期,应重点考虑将“绿色”理念深入贯穿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,包括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、后评估及拆除后循环再利用等。

早期建筑中绿色应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用,通常是在建筑建成后,运用光伏、遮阳等后技术方式,实现建筑的“刷绿”。全过程“绿色”的理念的提出,是对传统绿色理念的升级和创新,使绿色建筑摆脱了机械的技术堆砌,创新性地将低碳减排等绿色理念贯穿至建筑生命周期始终。在规划阶段通过对建筑进行合理的整体布局,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,使得建筑以最少的方式干预环境;在方案和设计阶段,通过对能源方式、设备系统、结构外观、结构形式和材料等要素的综合考量,真正做到绿色技术与建筑本体的融合;在施工过程中,倡导绿色施工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等,在运维过程中系统考虑低碳减排,以及建筑拆除后的循环再利用,积极应对节能降碳的发展趋势。

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时代,老旧建筑和住区的改造需要全行业、全领域甚至跨行业、跨领域的合作,要系统考虑规划、建筑、结构、材料、景观、施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碳排放减少。因此说,碳达峰、碳中和不只是简单的口号和指标,而是蕴含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全过程,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目标。
 

 

前策划、后评估是相辅相成、不可分割的系统。

每个建筑都有一个明确的设计定位。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往往依托于设计任务书,设计任务书相当于工程订单。但是,业内存在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不科学的情况,有些业主仅凭主观意愿、经验习惯等确定项目的定位和需求,如果建筑师只是按照这样的定位来进行设计,从长远来看存在风险。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建筑设计“底线”,确保高效的建筑空间利用效率,深入贯彻集约、高效、低耗、可持续的绿色理念,实现不同建筑组成部分、功能之间的逻辑自洽,这是策划阶段需要研究的内容。策划确立了明晰的标准及科学的依据,在此基础上确定设计任务书,建筑设计便不会产生大的偏差。

这个“底线”的研究,则需要依托于后评估环节:在建筑投入使用后,通过现场勘测、深度访谈等方式,采集建筑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,将绿色建筑研究从单纯技术层面上升至涵盖技术、心理、文化等多维度的综合研究,为策划阶段提供样板及数据支撑。习总书记曾明确提出,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。以人为本,建筑使用者的主观评价尤为重要。近几年,超低能耗建筑一度成为行业重点,但普通使用者对其接受度并不是很高,这就涉及到心理与文化层面的因素。在解决舒适度的同时,努力满足使用者心理与文化诉求,这也是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特点与前提。通过后评估环节,对建筑运维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与反馈,支撑策划阶段的设计任务书的制定,才能形成“前策划后评估”的完整闭环。

遗憾的是,在高速的城镇化发展中,我们放弃了很多复盘与纠错的机会,相关问题无法及时修正,想避免这一现象必须依托于数据的支撑。数据早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,目前建筑领域的数据累积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,离开了直观的数据评测,很多隐藏问题无法暴露,及时调整也无从谈起。2005-2015年,我国超过46亿平米的既有建筑因不再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拆除,部分项目寿命甚至不到30年,低于国家二类民用建筑规范规定的1/3,造成了大量浪费。因此,建议相关部门将“前策划后评估”纳入法律程序,高度重视建筑的前期策划与审查,确保建设方向的正确性,通过后期评估的数据累积来验证理念、发现问题,从根本上为碳减排工作而努力。

 

 

国际绿色建筑联盟旨在为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贡献智慧力量,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课题的立项范围,关注一线实践者的研究动态,加强课题成果的转化落地。从小案例、小社区着手,于细微处见精神,为行业人员及社会民众提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示范项目,真正做到有课题、有内容、有目标、有方向。

当前,乡村振兴方兴未艾,联盟可尝试着眼于绿色新农村建设,探索适宜乡村的绿色建筑,努力消除欠发达地区对绿色技术的距离感。绿色技术不仅仅是高科技,而是应该更多地将适宜技术应用于广大的乡村地区。应当充分尊重各地特有的建筑文化与建筑空间形态,有效结合绿色理念,真正将绿色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