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综合消息>

崔愷:城市在混杂和包容中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

发布日期:2021-09-21 09:33 | 来源:未知 | 作者:学会编辑 | 点击:
分享到:
图片
 
 
BUAB对话进行时 · 2021
 
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“BUAB对话进行时”由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发起,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城市、建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,围绕城市、建筑、疫情、科技、未来等关键词进行访谈,记录其对当下重要议题的思考,倡议和展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责任和未来。
 
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围绕『未来·家园』主题,从科技、绿色低碳、智慧城市、城市更新、公众素养等方面展开,聚焦当下热点话题,探讨建筑与城市的更多可能。
 
以下为双年展学术委员访谈。
图片
 
图片
 
崔愷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,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、总建筑师,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、主持建筑师,fun88体育网页登录副理事长,天津大学教授,清华大学双聘教授,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。崔愷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,积极倡导推动中国建筑本土创作的发展与研究,提出“本土设计”的创作理论思路,先后主持设计国家级和地方重要建筑达130余项,所主持的工程获得国际国内等专业设计奖项90余项。曾获 “全国优秀科技工程者” “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” “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” “梁思成建筑奖”等荣誉,著有《本土设计》等。
 
 
图片
我所设想的未来家园应该是充满绿色的,建筑是端庄大气而不是非常夸张,生活是轻松愉快而不是非常匆忙,通过网络的联系和多媒体的使用,人们的生活可以慢下来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,交流能够更加愉快。
 
实际,所有这些想象都近似于一副乡村场景。今天的我们虽身居城市,但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让们的乡村变得更好,成为人们愉快生活的未来家园。
 
 
图片

设计是需要科技支撑的,设计的发展跟科技的进步是相伴而行的。
 
面向未来,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,尤其是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这样庞大的议题。但同时,人们生活中的很多细微变化,也都来自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。因此,我希望城市和建筑设计都能与先进的科技相融合,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。
 
 
图片
 
 
绿色低碳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的目标、人类的共识。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依赖于科技进步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认识,但要说真正的实现,或者说真正让所有人都理解都接受,就还是要依赖生活方式的改变。
 
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奢侈型的生活方式,绿色低碳可能就形如装饰。而一旦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真正回归到节俭,回归到自然,回归到朴素的美学,即便不完全依赖科技,绿色低碳依然能够落地,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生态友好。
 
 
图片
 

我们已经在疫情当中生活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,疫情对我们的生活、交往、出行产生的影响都很大,现在看来短时间内还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够结束。作为设计师,我们要想一想如何在疫情的常态化伴随下,让人们依然能够很好地生活。这依赖于在城市规划、生态环境营造以及建筑设计当中,考虑一系列针对性的、应对性的措施。
 
如今,我们的城市中有大量的为防控疫情而设置的临时设施,使原本方便的出行环境充满了 “”。我也在思考,如果把看上去是阻碍的东西,努力变成设计的一部分,是否依然可以使我们的街区、建筑、高速公路、社区拥有一个非常友好而安全的环境,让我们的生活及出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变得更加愉快
 
 
图片0
 

城市更新是需要有包容性的。以往的城市更新片面地强调了一些特定的历史,希望我们的城市回归到某一个历史场景,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狭隘的保护方式和思路。城市本身是丰富的,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,城市沉淀出许多很有价值的、带有文化性和社会性的、有形或无形的物质,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,都应当被我们认真保护和留存。
 
当然,我们的城市和建筑需要不断改善、不断提升、不断更新的,只是“更新”与“保护”这两件事不应该矛盾对立起来,不应该因为要新,所以抹除了旧,不能因为要更好,而让过往的东西都消失了。
 
今天越来越多的专家和老百姓都认识到这一点:我们的城市就是在这种混杂和包容当中,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。
 
 
图片
 
 
对于建筑的审美应该说人们各有各的认识。专家因为学了这一行或者说有这方面的专业修养,而似乎更有话语权。但实际上,随着社会媒体和交流渠道的公众化发展,老百姓的意见表达也更加自由开放;随着社会审美的提升,老百姓的真知灼见也成为建筑审评价美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系。

我认为,专家意见和公众意见的充分交流,首先能使得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更专业化,其次能使专家那些形而上的美学意识更加接地气,认识到美是来自生活的。而最终,所有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都发表对一件事物、一幢建筑,或美或丑的评判。